卢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出台系列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主体质量大幅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针对《关于提升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建议》的3条建议,答复如下:
一、落实“强化跨部门协调配合,构建促进研发投入的全链条机制”建议
一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不断完善支持全社会研发的政策体系。2018年,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宿发〔2018〕21号),全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壮大、科技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创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宿迁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宿发〔2022〕18号)、《宿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3年)》(宿政发〔2022〕48号),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宿政发〔2022〕69号),围绕创新企业梯队建设、研发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高水平研发平台的支持。2023年,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宿迁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奖励实施细则》《宿迁市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实施细则》等创新支持政策,市县全域联动支持研发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下达科技财政奖励资金8000余万元,惠及300余家企业,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1.4亿元,泗阳县获批“省创新型示范县”建设单位。市科技局自主报送的调研信息《基层对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存在四点新期盼》先后获国务院领导、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推动国家三部委出台多项支持研发的新政策,惠及我市682家科技企业,提前释放企业流动资金4.5亿元以上。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首次突破2.0%。二是持续优化财政科研经费拨付流程。2022年,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联合修订了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财政资助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券政策引导作用,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对在疫情防控中贡献突出的企业,开辟科技创新券兑现绿色通道,加大兑现频次,缩短兑现时间,助力科技型企业纾困解难。2023年,对51家企业兑现创新券693.55万元,支持项目126个,带动企业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三是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来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坚持“放水养鱼”,推动政策切实落地,企业吃透用足,保持企业顶格享受政策红利,将财政惠企政策转换为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增效益的动力源。
二、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建议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体系优化调整为“615”新型产业体系(6个产业集群,15条产业链)。市工信局聚焦千亿级产业目标,围绕“615”产业体系,精细谋划产业链专题招商活动,制定发布《宿迁市千亿级产业培育关键环节清单》,对接落地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集中资源保障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投产达效率,通过项目增量不断提升全市产业总量。二是聚力招高引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宿迁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宿迁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744家,主要涉及新材料、光伏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等领域,建成宿迁高新区无机非金属集聚区、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沭阳软件园、泗洪膜材料产业园、宿城区激光装备产业园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1%,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5%。加大科技型项目引建力度。市商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若干措施》,围绕全市“615”产业体系,聚焦未来产业、聚焦领军人才,以高效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持续深化人才科技项目招引,成功签约引进以西北工业研究院宿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领军项目。助推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市科技局将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深耕产品科技含量高、企业成长性高、创业人才层次高的“三高”项目,全年共竣工人才科技项目312个。全力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科技型企业群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0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9家、总数达到785家,6家企业获评为江苏省瞪羚企业,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评江苏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三是招才引智汇聚人才合力。开展招才引智“深耕行动”。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积极支持企业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创新联合体,连续开展引才用才先进单位评选,推动人才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协同创新,打通人才工作的“最后一米”。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建设“三台山人才商学院”,将聚焦全市“615”产业体系,联合南大等名校的师资力量,联动华为、阿里等名企的参访资源,打造实战型培训项目,帮助企业家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才”互动共赢。市商务局持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人才科技与产业项目富集区域,在市级重点招商引资活动中,同步开展招才引智工作,聚焦领军人才,加大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力度,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今年4月份成功举办2024宿豫(北京)“大数据+”产业链暨“双招双引”投资环境说明会,现场共签约1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0.9亿元。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市科技局积极支持引导企业引进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兼职“科技副总”。2023年,我市入选省“科技副总”147人,居全省第四,省“科技副总”总数达970人。将“人才科技项目招引”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2023年全市新签约人才科技项目481个、新开工341个、新竣工312个。通过赛事招才引才,举办城市赛10场,吸引266个项目报名,51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宿迁。四是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培育。支持中央直属企业、大学大院大所以及创新创业团队在宿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符合宿迁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建设期内依据创新水平、投资规模等分期分档可给予最高1500万元支持;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吸纳为加盟专业研究所的,在享受以上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市发改委牵头出台了《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提出“聚力打造未来产业成果转化承接地、未来产业多场景应用策源地”两大发展定位,构建制造端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产业,应用端元宇宙产业的“3+1+X”未来产业体系。从综合绩效、主体引育、场景应用、辅助支撑四个方面设置12项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各板块经济、产业基础、科创水平、资源禀赋,引导各板块在前沿新材料、氢能和储能、数字技术等领域因地制宜部署未来产业培育方向,推动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三、落实“加大科教单位研发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源泉”建议
一是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市科技局广泛征集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根据企业需求,“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2023年,举办宿迁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工程学院校地合作启动仪式、华南理工大学—宿迁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活动,市政府分别与南京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办2023宿迁“科创引翼”(西安站)产学研对接活动、宿迁市先进复合材料产学研专题对接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2023高校院所服务苏北五市产学研对接活动、江苏“四对接”等活动。全市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24项,获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86项,较上年增长126%。今年以来,共征集257家企业500余条需求,编制《2024年度宿迁市企业人才创新需求汇编》。助推宿迁学院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省产学研合作智能对接服务平台,积极邀请宿迁学院参加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近年来,先后多次邀请宿迁学院参加在武汉、西安等人才资源丰富的城市举办的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高技术项目“三对接”活动,加快高层次人才向宿迁学院集聚。今年以来,全市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共445项,其中与宿迁学院75项。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市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等“五大提升攻坚行动”,筑强开发园区载体平台作用,为项目、人才落地提供坚强保障。加快开发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集聚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壮大“四上”企业、上市企业队伍,加快打造园区产业发展示范集群,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持和保障。市科技局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联合创新中心4个,中科分离纯化研究院、江苏绿材低碳智能制造研究院、南邮宿迁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等平台揭牌成立。斯迪克公司承担的省级院士工作站顺利通过验收。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先后到苏州、南通等地调研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集萃微纳研究所、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制定出台《宿迁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进一步推动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集聚和优化布局科研力量。2023年,新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重点实验室5个,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5%。支持中央直属企业、大学大院大所以及创新创业团队在宿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符合宿迁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建设期内依据创新水平、投资规模等分期分档可给予最高1500万元支持;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吸纳为加盟专业研究所的,在享受以上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三是强化医学科研能力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选择一批基础好、条件优的学科重点培育,对有积极性的学科建设作为梯队进行补充。开展第三批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评审,共评出医学重点学科27个、建设单位13个,注重过程性考核,实施动态调整。全力提升专科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专科技术、服务能力和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市重点专科在全市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共建成省重点专科2个、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开展第五周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共确认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34个,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4个。加速科研平台提质扩容。加强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拓展设立新项目。协调苏州市相关单位支持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生物样本库建设,积极争取南北共建民生实事补短板经费支持;指导南京鼓楼医院集团规划设计中心实验室建设。推动科研课题纵深发展。2023年,我市共获批省级项目14项,较2022年增加1倍;获市科技局指令性课题29项,经费超过150万元。设置我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医学科技奖,组织专家评选出各30项。提升科研体系效能。加强与省人民医院沟通交流,安排专业人员赴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建立与省人民医院本部全面合作机制,推进药物临床试验成效,承接药物临床研究项目及立项洽谈20余项。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建立项目前、中、后全流程管理体系,先后邀请省人民医院和苏大附二院协助质控检查,并与省人民医院本部进行同质化管理;项目结题时,开展专题质控评估,验收合格后方可结题。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切实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一是持续放大政策乘数效应,更好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全社会研发水平。二是加大科技型项目引建力度,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用活用好宿迁产业链招商热力图和招商指引手册,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引领作用大的高新技术项目。三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以“人才+项目”的方式加强对高端人才团队的引进,实现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良性循环。四是提高平台载体支撑力度,加快开发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集聚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壮大“四上”企业、上市企业队伍,加快打造园区产业发展示范集群。加快推进现有产业园建设,有效承接人才科技项目。
宿迁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26日
联系人:支莹
联系电话:84358661 13815742083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提案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