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化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具有宿迁特色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在接到答复任务后,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提案的办理工作,制定了提案办理分工方案,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明确了提案的具体承办处室和责任人,对办理程序、办理标准、工作日程等也做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答复质量。我们对提案内容逐条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所提建议,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科技相关工作。在该提案答复过程中,多次与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沟通,确保答复内容符合工作实际。针对其中的建议,我们采纳了3条、落实了3条,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创新平台培育,提升创新要素承载力
一是积极导入大院大所创新资源。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宿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宿迁分院落地。南玻新材料与南京玻纤院共建先进无机纤维复合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围绕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累计建有新型研发机构22家,累计孵育项目18个。通过市级备案2家,奖励资金292.13万元。二是着力打造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建立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培育库,形成较为完善的分级分类培育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368家省级研发机构。三是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邀请省科技厅相关领导赴宿迁召开科技副总及省产学研项目政策解读会,积极参加徐州—中国矿大、走进山东大学等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在江苏数字科技揭榜挂帅平台、江苏数字科技淘宝平台发布技术需求,推动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制定2025年全市产学研活动计划,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市县区联动,编排101场产学研对接活动。1—5月,全市共举办“科创引翼”产学研品牌活动45场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75项、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0项。
二、加强政策集成,优化引才留才用才生态
一是出台了宿迁人才新政“16条”。围绕人才来宿创新创业,从实习期、择业期、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为来宿人才提供见习补贴、生活补贴、购房补贴、贷款支持等政策。2025年,中心城区审核通过人才“购房券”2316万元、生活补贴及返乡补贴1565万元。二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启动2025年省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强化高层次人才引培,推荐申报第十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3项,有效申报HJ计划项目24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推荐申报2025年省国际合作项目2项,审核我为人才办实事项目9项,新引进外国高端人才9人。宣传“项目经理”等人才科技政策,举办专场招聘会,持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三是开展人才科技项目招引。进一步强化人才科技项目招引导向,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培育,聚焦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将人才科技项目招引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指标。召开全市人才科技项目现场推进会,推动各地加大人才科技项目招引力度。2025年1—4月新竣工人才科技项目71个,集聚了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20个。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一是印发《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拨投结合”重点项目落户宿迁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拨投结合重点项目管理,加快优质创新资源集聚,通过“拨投结合、先拨后投、适度收益、适时退出”的方式,加速早期硬科技项目落地转化,提升财政资金综合使用效能,积极催生新质生产力。“高端等离子质谱仪和光谱仪产业化”已完成专家论证和尽职调查,并在宿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同时正在重点推进精密/超精密零部件及装备研发等3个项目的商业计划书补充完善、项目论证等工作,在谈专业研究所1个。二是推进科技招商突破成势。印发《宿迁市科技招商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开启科技招商元年,落下科技招商的“先手棋”,把“含金量”植入到产业中。计划明确到2027年,全市形成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协同合作的科技招商工作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招商专业队伍,新引进科创项目超200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500人、各类重大创新平台超30个,建设“科创飞地”(协同创新中心)超10个。三是举办2024中国宿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各类招才引智活动,以赛助创、以赛促引、以赛聚才,征集项目超200个,39个项目落地落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全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机电装备等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宿迁“主引擎”,形成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强磁场”。最后,感谢您对宿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特此答复。
宿迁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李明
联系电话:84358577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提案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