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科学技术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68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4319864/2025-00137 分类 建议议案办理   科技    其他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发文日期 2025-06-27
文号 宿科提字〔2025〕24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68号提案的答复

陈梅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产研结合,构建联合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市科技局接到提案后,第一时间进行部署,明确责任处室,认真分析提案内容,围绕政策支持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对推动产研结合、构建联合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在该提案答复过程中,多次与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沟通,确保答复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并及时联系承办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协作为承办单位对提案进行答复。针对其中的建议,我们采纳了3条、落实了3条,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政策支持、引领与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2015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印发深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拨投结合”重点项目落户宿迁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激励和扶持力度,为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3个,总支持经费7560万元,引导社会投入9.84亿元;资金支持力度空前,对单个“拨投结合”项目最高支持6000万元,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资金困局。

(二)持续开展“科创引翼”产学研品牌活动,建设高效率合作平台。一是围绕本地重点产业,征集422家企业2000余条科技创新及人才需求,开展技术需求诊断活动对前期已征集创新需求及重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挖掘、诊断和匹配对接,进一步提升“科创引翼”产学研工作精准性。二是制定《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产学研活动计划的通知》,市县联动实施“8+X”科创引翼系列产学研活动,深化与高教资源丰富地区的合作对接,引导高校院所、企业强强联合,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助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产学研活动45场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75项,累计合作金额7315.13万元。

(三)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激活产研合作新动能。2022年以来,市科技局先后成立激光装备、膜材料产业链党建联盟和科创联盟,将产业链党建联盟和科创联盟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党建粘合剂作用,搭建政企研沟通桥梁,促进行业、企业、高校之间更好协同联动2024年举办激光光电产业链供需对接交流活动6场,走访调研膜材料链上企业40余家,征集企业党建、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5方面46条需求,帮助链上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2个。为海容激光、金元激光等26家激光装备链上企业兑现创新型企业培育、研发费用奖补等奖励资金655万元。推动斯迪克新材料与东南大学联合申报的“基于超表面光学记忆效应的柔性显示用超大广角减反射技术研发”项目入选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500万元。指导金田塑业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攻关,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支持,支持资金180万元。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积极导入大院大所创新资源。推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宿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宿迁分院成功落地,该中心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长三角地区布局的首个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的研发载体。力争年内导入重大项目不少于3个、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4家以上,充分发挥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强磁场”作用。

(二)加快转化平台全链条建设。指导县区、园区结合产业实际积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加快形成“概念验证—培育孵化—中试熟化—产业转化”路径,争取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宿迁落地转化。目前已推动南玻新材料与南京玻纤院共建先进无机纤维复合材料概念验证中心

(三)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印发《宿迁市科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年)》,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场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全方位要素支持。目前已建市级以上孵化载体51个,在孵企业超千家。苏宿、常泗、吴泗等南北共建园区“科创飞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入驻项目52个,2家飞地内孵化企业到宿落地转化,1家宿迁企业到“科创飞地”设立研发机构,初步形成“项目孵化在苏州、成果转化在宿迁”的发展格局。

(四)提升成果转化服务水平。打造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指导江苏海宿汇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建成全市第一家技术转移五星事务所。培育专门技术经纪人队伍,组织人员参加创业导师及技术经理人等各项专业培训,截至目前,已指导全市50余人获得技术经理人证书。2024年,登记技术合同数超2000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0项。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能力。出台《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创新投入。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2024年,宿迁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0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07件,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为33.8%,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为13.4万件,同比增长9.43%,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促进人才流动与培养

(一)主动招引集聚人才。实施“雁留宿迁”“雁归宿迁”行动,通过常态化招聘会、宿迁籍大学生新春恳谈会等活动,吸引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宿、外地学子返乡;举办2024中国宿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各类招才引智活动,以赛助创、以赛促引、以赛聚才,征集项目超200个,39个项目落地落户。今年以来,举办2025中国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深圳城市赛、武汉城市赛等异地城市赛6场,52个项目路演,69批次的人才团队来宿考察对接,已有20个项目达成落户意向征集项目176;聚焦“615”产业体系,加大人才科技项目招引力度,实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打包落户”,2024年新竣工人才科技项目298个,20251-5月份全市竣工人才科技项目124个,其中高层次人才创办项目34个;坚持开放协同创新,加大海外人才招引力度,入选国家海外人才计划1名、实现零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站式”综合服务质效,引进外国人才达84人,其中A类高端人才34人;推行“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累计引进1092名高校专家,实施产学研项目14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700余个。

(二)深化合作培育人才。打造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引导职业院校贴近产业办专业,领办人工智能、激光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优势专业,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融合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问题。目前全市共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个;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改革,全市职业学校开设了“京东班”“长电班”等“订单班”“冠名班”203个,为企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6000余人。建成8个市级校企合作示范组合;深化校企合作,联合京东、洋河等龙头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等共享实训基地(如电商直播实训中心),聚焦智能酿造、智慧农业等领域培养实战人才。

(三)完善政策激励人才。出台“宿迁人才12条”“人才新政16条”,构建全周期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发放3-50万元生活补贴,全职返乡研究生额外获得2.16万元补贴;提供3-200万元“购房券”支持安家;为外地高校毕业生发放最高1000元面试补贴。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万,获评2024年“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政策引导、人才引育、平台建设、金融创新等关键环节优化服务。以政策引导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更多大院大所创新资源与本地产业精准对接;以人才引育激活创新动能,打造支撑产业升级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以平台建设打通成果转化堵点,完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应用”全链条服务;以金融创新破解资金瓶颈,构建“投贷保联动”的多元化资本支持体系;形成“政策链牵引、产业链出题、人才链解题、资金链赋能”的产研融合生态,打造长三角北翼产研融合创新高地。最后,感谢您对宿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宿迁市科学技术局

2025627

联系人:刘潇

联系电话:84358577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