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建园地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 发布日期: 2024-10-12
  • 来源: 学习时报
  • 访问量: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时提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强大动力。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人民才能有主心骨,才能汇集众志,一起经历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局势考验,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地方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军队要积极主动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落地见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的一条就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切实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是一个全员参与、全域配合的巨大工程,需要凝聚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其关键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中国治理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运用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落实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健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如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上的法宝作用,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推进改革、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成就伟业的保障。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新时代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有独特优势、适应国情和满足我国发展要求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同时,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体制机制进行及时改进、不断完善,提升制度的治理效能。

从实际出发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突出《决定》强调的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使制度切中问题要害,真正建立管用的制度框架,既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又要着力补充完善与上述制度相配套的具体制度。推进制度创新,改革不合时宜和“边际效应减弱”的原有体制,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实现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同频共振,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着力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优化制度结构,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使各项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相得益彰、形成整体效应,持续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更加协同的制度成果,持续推动制度成果系统集成为更加显著的制度优势,持续推动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更加高效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提升制度执行力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推进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这其中,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密切相关。领导干部必须在遵制度、学制度、守制度、用制度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好表率,带头提高制度执行力。

自觉加强制度学习,全面掌握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及其巨大优越性。始终对制度怀有敬畏之心,认识到制度是干事创业的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善于把制度作为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依据和遵循,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决不在执行制度上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增强斗争精神,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并善于同一切违反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在制度执行上应一以贯之、一视同仁,特别是领导干部发挥好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社会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此外,制度执行还需要加强外在监督约束,真正把自律和他律有机统一起来。如果制度执行得不到监督,制度就容易成为不带电的高压线、没有牙齿的老虎。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种监督的协调联动,不断增强监督合力,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制度执行。监督要取得实效,就要牢牢抓住责任追究这个关键。对制度执行进行监督,不能只是无关痛痒地吹吹风,而是要实打实地“碰硬”、动真格地“亮剑”,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强调的“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对于那些把制度当摆设、破坏制度、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及时公布相关情况和处理结果,形成震慑,确保制度落地生根,时时生威、处处有效,切实做到以真抓实干和过硬举措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