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巧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在接到答复任务后,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提案的办理工作,制定了提案办理分工方案,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明确了提案的具体承办处室和责任人,对办理程序、办理标准、工作日程等也做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答复质量。我们对提案内容逐条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所提建议,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科技相关工作。在该提案答复过程中,多次与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沟通,确保答复内容符合工作实际。针对其中的建议,我们采纳了3条、落实了3条,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一)优化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宿迁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对符合宿迁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建设期内依据创新水平、投资规模等分期分档可给予最高1500万元支持;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吸纳为加盟专业研究所的,在享受以上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对纳入市备案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年度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合格”以上的,按其上一年度为宿迁企业开展合同科研、技术转移、科技公共服务等横向服务收入实际到账金额的15%给予奖励,最高100万元;对评价为“优秀”的,再给予40万元奖励。2023年度新增建设4家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备案第一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奖励资金292.13万元。完成市区范围内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022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发放奖补资金58.587万元。
(二)发挥政府推动作用。自2011年以来,市政府分别与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宿迁学院围绕产业领域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共投入财政资金4250万元。截至目前,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与50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年提供科技咨询等服务2000多次。实施人才科技类项目共计82项,其中科技类项目48项,人才类项目17项。省级项目24项,市级项目34项。共授权专利342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目前,全市共建有1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地方政府参与支持建设的12家。
(三)加强交流指导。召开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座谈会,宣传新型研发机构政策,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研判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建设的举措,推动支持发展的制度创新、资源倾斜等政策。同时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列入对各县区高质量考核指标,指导各县区参照市级相关政策,立足自身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县区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023年全市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
二、坚持市场化运作,突出“自我造血”能力培育
(一)突出机制体制创新,导入专业院所创新资源。参照省产研院“团队持股的轻资产运营公司模式”的专业研究所建设运营新机制,探索研究机构和研发成果的所有权主要归属研发人员。2021年,推动省产研院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在宿迁高新区成立聚萃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所(宿迁市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所),打造“研究所+基地”成果转化合作新样板。目前,已孵化衍生中创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宿迁川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等2个人才科技项目。目前,全市建设运营的1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人才团队持股的达到8家,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赋予高层次人才合办、领办、创办企业、孵化项目充分自主权,补足产业链短板,增强产业链条实力,延伸产业链条长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强化分类指导,打造多元化新型研发机构。综合考虑各县区、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市县区联动规划布局符合各地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的新型研发机构,市级层面规划各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范围,避免同领域同质化重复建设,对高端纺织、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更加注重具备产业创新服务能力水平高的机构建设,支持各县区、功能区在新型研发机构所有制形式上大胆创新,探索多元化主体投资的混合所有制建设模式,支持科研团队持大股,以股权为纽带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让“高校得名、机构得利”,真正调动创新各方积极性,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落地。支持各地现有产业技术研究院,采取市场化的形式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目前全市已有7家产业研究院达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6000万元。
(三)突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产业带动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省内外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针对宿迁实际现状,积极探索“1+N”的人才团队招引和培养模式,在对高层次人才资源持续柔性导入的同时,加快研发人员的汇流,逐步扩大基层研发人员队伍,提升研发人员水平和能力。目前,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是由中科院院士徐红星及其团队与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设立,成为苏北首个院士共建研究院,招引博士等专业人才20余人。1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共涉及电子信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设施农业等13个产业领域。
三、突出人才引培,逐步集聚与产业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一)支持人才团队持股。在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条件中设置人才团队持股比例不低于2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3人。目前,通过备案的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共集聚专职研发人员24人,其中院士1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4人;硕士学历15人。对知名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领办的特别重大的专业性、公益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二)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市科技局积极引进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兼职我市企业“科技副总”,2023年,我市入选省“科技副总”147人,居全省第四,省“科技副总”总数达970人。将“人才科技项目招引”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2023年全市新签约人才科技项目481个、新开工341个、新竣工312个。通过赛事招才引才,举办城市赛10场,吸引266个项目报名,51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宿迁。市工信局将核心技术攻关作为柔性引才的突破口,聚焦我市20条产业链,编制产业核心技术清单,组织实施一批市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影响面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布局和投入,选排一批优质项目冲刺省“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创新能力建设等项目计划,力争在首台套重大装备、省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方面取得突破。
(三)推动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市人社局出台一系列人才补贴政策,为人才提供各项保障举措。对知名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住宿、生活补贴、人才公寓、人才购房、人才贷、各类优惠券等政策措施,根据人才层次可享受5-200万元的人才“购房券”、3-5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知名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住宿、生活补贴、人才公寓、人才购房、人才贷、各类优惠券等政策措施。构建1+9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体系,打造人才专属线下阵地,利用宿迁人才e家线上平台,给予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一体化跨区域协同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按照“强化基础平台支撑、打造高端平台培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集聚高端研发资源,积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最后,感谢您对宿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特此答复。
宿迁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24日
联系人:张榆青
联系电话:84358577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提案法制委